您好,欢迎访问爱游戏-体育app|全站下载!​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图片名

全国服务热线:0577-65809763

工程案例

电话:0577-65809763

邮箱:845063719@qq.com

地址: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塘下镇塘下大道168号

工程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案例

当代青年心和舞台一样宽广

发布时间:2024-03-09 来源:爱游戏-体育app|全站下载 1 次浏览

  近日,全国“两红两优”光荣榜揭晓,上海共有7名团员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5名团干部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他们之中有铅球新星,有电焊技师,还有科技攻关达人等。这些优秀的青年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的成长故事。

  缓步向前,预摆、旋转、推出。站在圆形投掷圈内的宋佳媛沉着冷静,在她的领域闪耀着自信的光芒,铅球势如破竹,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本次受到表彰,宋佳媛很振奋,她说:“要以此为动力,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更加刻苦努力,为青年树立榜样,脚踏实地,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祖国的培养。”

  宋佳媛喜欢赛场上“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的那种感觉,她享受为了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昂扬精神情况。自2013年进队以来,她凭着对铅球项目的热爱和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一路打拼,从初出茅庐到获得青运会银牌,从参加亚锦赛到进军奥运赛场。

  宋佳媛悟性高、肯吃苦,短短两年时间便将成绩从17.7米提高到19.23米;2022年又以20.38米的成绩跃上新平台;在2022年尤金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第六名;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全国田径大奖赛(第1站)女子铅球决赛中她以18.79米的成绩夺冠。

  夺冠后的宋佳媛近日已回归训练场,她和记者说,教练隋新梅对她进行了全方位调整。在技术上更加细化,借助生物力学,加大旋转幅度,使得角度和力量都有了提升,同时突出了狠劲和韧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然而,宋佳媛坦言,目前自己发挥还不稳定,还需专注磨炼技术。“这一个项目对我们女子选手来说非常难,它需要靠核心力量和体能去维持技术动作,我还需要加强基础能力”。

  “不管是训练还是比赛,我一直努力奋斗的目标从来就没变过,就是为国争光,并以此体现自身的价值。”宋佳媛说道,“青年运动员要有一颗爱国心,更要有为国争光的决心。”

  今年宋佳媛还解锁了新的身份,成为了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田径运动中心团总支书记。她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当被问到怎么样才能做好团总支书记时,宋佳媛也展现出了她成熟稳重的一面:“要成为一个好的榜样,带领大家做好自己,为自己的目标去奋斗。”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电焊工林涛近日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我喜欢电焊的焊缝,特别漂亮,会让我特别有成就感。”林涛热爱电焊,他上学就选择了这个专业,并决定要把自己最热爱的事做到极致。

  在液化天然气船货舱结构首次使用不锈钢和碳钢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热输入等问题造成材料失衡,影响了船舶材料力学性能与耐腐蚀和抗老化性能。未解决这个问题,林涛在公司的支持下多次进行电焊实验,最终掌握了工艺参数和最佳的层间控制温度,使不锈钢达到最佳性能。针对焊接位置和板的厚度,编制了焊接工艺手册。

  林涛严控焊接工艺参数,使每一层每一道焊缝都做到平整无缺。他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焊接技术,使定位片焊接返修率大幅度的降低,X光拍片合格率也稳定在98%以上。

  林涛勤奋刻苦,参与多项国家级和市级技能大赛,不断突破,创造新的纪录。2021年,他参加了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焊工比赛并荣获第一名;2022年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当被问到成功的诀窍,林涛说:“成功没有秘诀,努力才是王道。自己多努力点就行了。”备赛时他几乎每天都坚持在车间里实操练习12个小时。

  “焊接这方面我感觉学无止境,怎么学都学不够。”工作之余,他还特别注重理论知识学习,自学焊接书籍,还在攻读开放大学电焊相关的本科专业,已经修到一年级下学期。“有一定难度,经常要打电话向老师请教。”林涛坦言。以前当学徒时,师父告诉他“十门会不如三门好,三门好不如一门精”,叫他要沉心静气,不要浮躁,把技术学好学精。如今他也成了师父,就把师父曾经给自己讲过的道理和经验都传授给徒弟。现在,培养更多的焊接人才成了林涛最大的心愿,在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和比赛的同时,他通过师徒带教已培养了150余名焊工。

  在林涛看来,做好传承要注重创新。“我在跟师父学技术的时候,会用新的方法把它改进、改良,让它变得更好。我也希望我的徒弟能在我传授的方法技巧上再次创新,想让他们能比我做得更好。”

  上海台界化工有限公司团支部书记朱伟亮近日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担任公司高级工程师、首席技术官的他是一名科研达人,先后完成发明专利授权19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大多已转化为企业当家产品。2021年,他被评为“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个人”。

  很难想象,这些科研成果是在一家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实现的。为实现心中的梦想,朱伟亮走过了“三关”。

  第一关是抉择关。11年前,朱伟亮从武汉理工大学来到漕泾工业园区,初进企业,眼前只有一间简陋的实验室。他和同事很快把设计的具体方案送到决策层面前,接着,受托把一台台仪器设施采购了回来。主管部门验收时,专家组为一家中小企业短时间之内具备如此功能齐全的实验室赞叹。企业为他和团队提供了便利,他也很快反哺企业,同年获得金山区区长质量提名奖,并在上海市专利示范企业验收、上海市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中获得“优秀”的成绩。

  第二关是转化关。一些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存在“闭门搞科研”的倾向,朱伟亮认为:“科研是制造业的前哨,而不是镜中花朵。”他提出科研必须围绕地区战略方向,“公司发展什么,我们就科研什么。”他连续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了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五项,2020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额超过2亿元。另一项科研成果还获得了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三等奖和上海市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一等奖。

  2021年,朱伟亮和公司CEO邵越峰联手开发的一项新产品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产品转化项目A级认定,并在第二年转化为企业的拳头产品。

  第三关是传授关。2019年,朱伟亮任企业团支书后更注重向团员青年传授新技术。他把参加区非公企业明星团组织创建获得的5000元奖金全部用于装修青年活动室,并建立了阅览室,购买了一百余本科研书籍。

  朱伟亮还及时从队员中选拔“新苗”。他和实验员张智妮结为师徒。通过“传帮带”,现在张智妮已掌握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分析工程师。